◆法律服务资源无法满足当地需求
◆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当地双语律师
◆缺乏人才成为律所发展一大瓶颈
◆建议出台鼓励藏族律师执业政策
“实在抱歉,我刚回合肥,马上安排分所律师与您联系,下周我到青海再和大家面谈。”发出这条信息时已近黄昏,律师卜实顶着凛冽的寒风,正在回律所加班的路上。3年多来,他已在安徽与青海间往返上百次。
年夏天,卜实投身到“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行动,来到当时无律师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服务。3年后,卜实已筹建起安徽瀛鼎(海北)律师事务所,培养一批优秀律师在当地长期执业发展。
像卜实一样,西藏本创律师事务所主任李登强、西藏三千律师事务所主任郭东升、山东照岳(龙里)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均等律师,都是通过“1+1”志愿行动与服务地结缘,最终选择在当地创建律所。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走近这些律师,听他们讲述选择在服务地创建律所的心路历程、律所发展现状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许。
服务期间结缘
接待法律咨询近起、代写各类法律文书近份、办理各类型援助案件30多件……在海北州服务那一年,卜实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数字背后是卜实付出的智慧、汗水和心血。他克服高原反应,仔细研究案情,撰写一篇篇法律文书,奔前走后调查取证,维护村民集体利益,在这片无律师地区种下法律的种子,悉心浇灌,直到其扎根高原,开花结果。
服务期间,卜实深深感受到当地的无律师现状亟待解决:“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西部从事法律服务,才能根本解决当地法律服务资源匮乏问题。”
就这样,服务期结束后,卜实努力争取当地政府支持,于年9月建立瀛鼎律所海北分所。
“我正与当事人沟通案情,晚点给您回复。”记者拨通李登强的电话时,他正在处理一起涉及80多名农民工的讨薪案。
年7月至年6月,李登强在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服务,帮助农民工维护合法权益,协助地方政府处理相关法律工作。两年中,李登强带领团队为近名农民工代理讨薪案件,涉案资金7多万元,调解成功率94.7%,有效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及当地社会和谐稳定。
李登强坦言,援藏之初,自己并未考虑在当地开办律所。但经过两年的深入了解,他发现,作为下辖18个县区的西藏第二大市,日喀则竟然没有一家社会律所,也没有一名本地双语律师。
“当地农牧民、政府、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律服务需求十分旺盛,现有法律服务资源难以有效满足这种需求。”李登强告诉记者,他因此产生援藏结束后留下建所的想法,并且日渐坚定。
经过不懈努力,年10月,李登强建立以“以人为本开拓创新”为宗旨的西藏本创律师事务所。
年7月,刘均主动报名参加第十批“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行动,来到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开始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工作。
随着龙里县实现全面脱贫,刘均成为司法部派驻当地的最后一名“1+1”行动志愿律师。为了把法律援助精神永远留在贵州、扎根龙里,年4月,刘均在龙里县建立专门从事法律援助的公益律师事务所——山东照岳(龙里)律师事务所。
年,郭东升从广东来到西藏林芝,成为“1+1”行动志愿律师,在这里一干就是3年。服务期结束后,郭东升选择留下,并于年3月建立西藏三千律师事务所。
逐渐步入正轨
让李登强感到欣慰的是,经过3年的发展,本创律所已成为日喀则律师最多的律所。而在律所成立之初,李登强就发现,日喀则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匮乏,尤其缺乏本地双语律师,无法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本创律所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本地双语律师。如今,律所已招聘4名本地实习律师,其中1名已经取得执业资格。”李登强告诉记者,律所培养的第一名双语律师叫卓玛,实习期结束后,她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处理所里交办的业务。
目前,本创律所的主要业务是担任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代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进行刑事辩护等。日喀则上述类型案件业务量大,且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三千律所发展总体情况较好,目前有两名专职律师和一名专职实习律师,年办理民事、刑事、行政类案件近百起,非诉业务百余起。”郭东升对记者说,三千律所坚持参加公益法律活动,为当地贡献法律服务力量,比如开展各类公益讲座、免费为当地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等。
短短一年时间,瀛鼎海北分所已由最初的只有一名派驻律师,扩充至注册律师4名、实习律师两名、行政工作人员两名,成为海北州规模最大也是唯一一家合伙制律所。瀛鼎海北分所始终坚持在当地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公益法律服务活动,为少数民族群众的日常法律需求提供必要的援助服务。
“照岳龙里分所成立至今共办理各类案件近件,代写各类法律文书近份,化解涉访涉诉等社会矛盾50多起,开展各类讲座和法律宣传活动20多场次,受众超过0人次。”刘均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照岳龙里分所的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广受当地群众及相关部门好评。
“造血式”发展
高海拔环境给身体带来的诸多不适,远离家乡故土承受的思乡之苦……服务期间,卜实对此深有体会,也深知艰苦环境给律所发展带来的压力,但他仍对新征程充满希冀。
“希望能够将瀛鼎海北分所打造成标杆,为当地党委、政府决策当好法律助手和参谋,为当地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应有的法律力量。”卜实对记者说,发展最终要靠人才,国家应鼓励内地现代服务业企业去西部发展,给予必要的扶持与帮助,进一步提升西部“软实力”建设,吸引包括法律人才在内的各种人才不断涌入,进而实现“造血式”发展。
“律所建立之初,最难的就是人才问题,如何请到执业年限长、专业能力强、敬业负责的律师,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难题。”李登强坦言,在当地建立律所的一个初衷,就是希望结束志愿服务后,能够实现“造血式”援藏,为当地培养人才。但律所成立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人才缺乏成为发展的一大瓶颈。
“我们正在通过向现有合伙人介绍日喀则法律服务市场需求迫切的现实,动员更多力量挖掘优秀律师人才,激励有志于服务边疆的律师投身日喀则法律服务事业。”李登强说。
郭东升希望当地相关部门能够提供与内地综合性律所交流学习的平台与机会,出台鼓励藏族律师执业的相关政策,从而帮助律所更好地发展,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
“期待吸引更多法律人才,培养更多优秀律师,进一步壮大法律服务队伍,为当地法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刘均说。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