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展情况之四祁连山国

                            

一、基本情况

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试点方案》,全面启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年2月,原国家林业局会同甘肃、青海两省印发《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试点目标要求和任务分工。

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位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总面积为5.02万平方公里,涉及8个自然保护地。试点区分为甘肃和青海2个片区,其中:甘肃片区3.44万平方公里、青海片区1.58万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68.47%和31.53%。核心保护区2.75万平方公里、一般控制区2.27万平方公里,分别占祁连山国家公园总面积的54.68%和45.32%。试点区涉及甘肃、青海两省14个县(区、场),常住人口人,其中,甘肃片区人,青海片区人。试点区分布有草地2.84万平方公里,林地0.63万平方公里,河湖湿地0.13万平方公里。分布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8目63科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雪豹、白唇鹿、马麝等15种;有野生维管植物95科属种,其中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兰科植物16种。

(图片由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提供)

二、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管理体制。依托国家林草局西安专员办挂牌成立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以下简称“祁连山局”),在甘肃、青海两省林草局加挂省管理局牌子。甘肃片区依托盐池湾、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建了酒泉、张掖2个分局,构建了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并依托甘肃省森林公安局祁连山、盐池湾两个分局组建了酒泉、张掖2个综合执法局。甘肃片区组建省国家公园监测中心。青海片区依托两州四县(市)林草部门成立了海西州海北州工作协调办公室及德令哈、天峻、祁连、门源4个管理分局,依托9个林场成立了9个管护中心和40个管护站点,同时成立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服务保障中心,进一步强化专业技术力量支撑。

(二)运行机制。国家林草局商甘肃、青海两省政府成立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方职责和议事规则,推动重要事项和问题的研究解决。甘肃、青海两省均成立了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甘肃省牵头成立甘肃、青海两省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的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祁连山局制定了产业准入清单、特许经营管理、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管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一系列试行管理办法,拟定了管理机构与所在地政府责任清单,明确了与当地政府的职责划分。

(三)生态保护。印发《祁连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试行)》并启动了专项规划编制。推进天然林保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湿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持续开展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祁连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完成了园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基础工作,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及自然资源本底数据库,实现本地各类资源数据的实时监测上传。制定《勘界立标规范》并启动现地落界立标工作,基本完成了界碑、界桩及标识牌设立和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基础工作。甘肃片区宗矿业权已分类退出97宗;16座建成运行水电站关停退出2座、保留运行14座,5座在建水电站全部关闭退出,2座已批未建水电站注销审批手续。青海省涉及祁连山国家公园范围内的78宗矿业权全部停止勘查开发活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片区实现了核心区牧民全部搬迁。

(四)社区发展。初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甘肃省管理局印发《国家公园甘肃省片区社会参与机制实施方案(试行)》《甘肃省国家公园社区共管共建方案(试行)》,甘肃片区规划建设阿克塞县阿勒腾乡等12个特色小镇。青海片区与园区内及周边17个村社建立了“村两委+”社区参与机制。试点区将现有天保工程、公益林、湿地、草原生态管护岗位统一归并为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整合设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优先安排原住居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甘肃片区共聘用生态护林员名、村级草管员名,青海片区聘用管护员人。

(五)试点保障。起草了《祁连山国家公园条例》。甘肃、青海两省共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各类生态环保资金近30亿元用于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和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甘肃省对相关社区居民下达奖补资金4.2亿元,将符合标准的公益林全部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补助范围。国家林草局在青海片区设立了祁连山国家公园综合类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青海片区强化基层管护人员培训,加强了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增配各类物资,实施生态监测定位站、大数据中心、展陈中心、生态科普馆、智能化管控工程等项目。

(六)宣传推广。建立祁连山国家公园网站,在主流媒体发布新闻条,媒体转载近千条,浏览量共计百万次以上。发布并应用祁连山国家公园标识(LOGO),协助中央电视台拍摄制作纪录片《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与国家林草局共同举办了国家公园与生态文明建设高端论坛,青海省依托“村两委+”工作机制,设立了生态学校和生态课堂,举办了“影像祁连山”生态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在央视新闻频道《秘境之眼》栏目发布野生动物野外监测短片43期。祁连山国家公园首席摄影师鲍永清的摄影作品《生死对决》获得了年BBC英国国际野生动物摄影大赛总冠军,实现我国在该奖项零的突破。

三、特色创新

(一)创新矿权退出机制。甘肃省制定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关于开展全省各级各类保护地内矿业权分类处置的意见》,按“共性问题统一尺度、个性问题一矿一策”的思路,采取注销式、扣除式、补偿式三种退出方式,对矿权人自愿放弃申请注销的和对矿业权年限已满未办理延续的,采取注销式退出;对扣除与保护区重叠区域后剩余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矿业权,或剩余面积保有资源储量满足最低生产规模的,采取扣除式退出;其他部分采取补偿式退出。

(二)探索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协调发展新模式。甘肃省生态移民采取“四个一”措施,即一户确定一名护林员,确保每个家庭有固定收入来源;一户免费培训一名实用技能人员,确保每户有一人能靠手艺吃饭;一户制定一个扶持计划,确保一户有一项持续增收项目;一户享受一整套搬迁补助惠民政策。引导国家公园核心区农牧民易地搬迁、转产增收。青海省探索建立“村两委+”为基础的社区参与共建共管共享机制,以试点区内行政村两委为支撑,选取17个行政村为试点,从“党建、保护、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设立了生态学校和生态课堂、建立了生态宣传队伍和管护队伍、建设宣传橱窗和宣传牌,提升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对国家公园政策理念、制度要求以及试点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原标题:《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展情况之四——祁连山国家公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