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引才的密码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创业创

北京中科参与健康管理与商业医疗保险论坛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15/6169089.html

流入人口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浙江建设人才强省、创新强省的强大动力,也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组成部分。数据显示,省外流入人口已占浙江常住人口25.1%,居全国省区首位。

正处于高质量发展跃升期的温州,持续强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聚焦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共同富裕抓好人才工作,用好数字化手段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持续打响“来温州·创未来”品牌,加快实现“百万人才聚温州”,全力打造“聚人才、强创新”的硬核成果。年温州城市人才吸引力升至全国第27位。

温州市领导为年国家和省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重点科技创新获奖项目代表颁奖。

从K列车下来的时候,22岁的四川达州人王巧两手空空,除了一腔冲劲。

那是年的4月。他的目的地本是上海,因30多个小时的“晃荡”严重晕车,只好提前在嘉兴出站。随后8年,这个小伙子的人生,便随着这座城市的发展逐渐出彩——酱鸭店招工,他学会了一门手艺;创业潮涌动,他办起了酱鸭厂;借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又把酱鸭卖到了上海……

回过头看,王巧感激当年的决定,“迁徙,不就是为了更好的回报?”

最近,浙江各市陆续发布年人口主要数据公报。按照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推算,过去一年,全省常住人口增加72万人,其中,自然增加人口6.5万人。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净增人口,都从省外流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展示的增量,更为精确:以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10年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增加.2万人,增幅高达36.9%,规模相当于2个衢州市的常住人口。

他们来自哪里,去往何处?增长的数字,透露怎样的经济社会发展密码?近日,记者来到杭州、温州、嘉兴、金华等地调研。

年嘉兴春季人才交流大会现场 嘉兴市人社局供图

每4个常住人口中有1个来自省外

持续流入背后的区域发展活力

记者展开调研时,正值元宵节前后。无数人告别家乡、出行返程。众多目的地中,浙江,无疑是极具魅力的一站。

“七普”数据显示,年,全国按户口登记地在省外的人口达.7万人,其中,跨省流入浙江.6万人,占13%,仅次于广东,居第二位。对照浙江人口规模,省外流入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比例,已从年的21.7%上升到年的25.1%。也就是说,每4个常住人口中就有一个来自省外。

“这一比例,居全国省区第一位。人口持续‘用脚投票’,证实浙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研究员郑晓峰说,作为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充满活力的市场、较高的收入水平,创造了巨大的人口流入空间。

这一气质,在“世界超市”义乌显露。“最早我在ebay开店,要去上海城隍庙拿货,价格贵,还经常断货,辗转打听到货源就在义乌,到了一看,这里什么都有。”这是福建人赖万兴扎根浙江的第14个年头,他一手创办的夏歌跨境电商公司员工近名,“只有十来个是本地户籍。”

就在元宵节前,赖万兴刚与来自天南海北的7.5万市场经营户一起,见证了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市盛况,迎接线上、线下12万余客商洽谈、交易。偌大的商贸城,还连起电商、物流等70多万家企业,吸引各类从业人员。

据悉,年至年,义乌常住人口增加62.5万人,是浙江人口最多、增长最“猛”的县级市。年,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实现了人口和收入协同增长。

“社会经济越活跃,人口流动强度和频度越大,生产力就越强,这是规律。但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城际轨道建设加速,叠加大城市生活压力上升等因素,也在影响省外人口流入速度和分布区域。”浙江大学人口大数据与政策仿真工作坊主任米红认为,近年来,全省人口增量呈现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县区外溢趋势,形成以都市圈为核心的人口“引力场”。

毗邻杭州的海宁,就是一例。年以来,随着杭海城际铁路布局,杭州都市圈建设效应逐步显现。“交通通达程度和县区知名度同步提升,特别是浙江大学海宁校区、杭嘉一体化发展合作先行区等大项目落地,大大拉动了省外人口流入,‘七普’期间海宁常住人口突破百万大关。”嘉兴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以年企业用工情况为依据,海宁共有32万余人参保,省外户籍员工约12.9万名,占比近40%,规模可观。

进一步分析“七普”数据,可以发现,继年之后,安徽再次成为流入浙江人口最多的省份,达.9万人,江苏流入浙江人口数量增加13万余人,与长三角城市群互动、一体化发展脉动相符。从流向看,杭宁温仍是省外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金华、嘉兴紧随其后,人口分布区域符合浙江四大都市区建设蓝图。

“我们研发机械臂需要大量人才,也要求有完善的零部件供应和上下游产业协同。”王海滨任职总经理的浙江凯富博科科技有限公司,于年6月成立,“落点”就选在金义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位于金义新区的金华科技城。

这里向西是金华城区,向东是商贸活跃的义乌,向南是五金之城永康,既能享受公共服务辐射,又有产业集群支撑。随着金华市域“一盘棋”统筹加快,义东高速、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等一条条“动脉”,打破县域“小圈”,成为人、物、信息、资金沟通的廊道。

短短三年,随着50多个项目入驻,科技城从一片荒地变为人口流入“高地”。年末,金华常住人口万,坐稳浙江人口第四大市位置,其中,金义新区在过去10年间新增19.13万人,功不可没。

人们在梦想小镇留影

浙北流入加快,浙南流入放缓

一升一降之间的产业转型节奏

对一个地区而言,庞大的省外流入人口,既是反映地区经济活力的“硬指标”,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过去十年,尽管整个浙江的人气持续红火,但这场人口增量“比拼”中,各个城市之间有喜有忧。

比如台州,集聚省外流入人口数量先后被金华、嘉兴超越,掉入第二梯队。近些年,连全市常住人口数量也被金华超越,排名浙江第五。此外,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常住人口数量居全省首位的温州,现列杭州之后,居全省第二位。十年来,省外流入温州人口增长放缓,年全市吸纳.4万省外人口,占全省比重从年的23.1%下降到14.2%。

冬末春初,正是就业旺季。驱车从温州城区向浙南产业集聚区滨海园区行进,一路上记者见到数家企业门口摆出桌椅,拉起大红横幅,写着“诚招男女普工”。

“早几年都是应聘的人主动上门来问,再不济,劳动力市场转一圈,人也招全了。这两年,普通车间工人难招,高级技工只能靠猎头找。”年底,从武汉远赴温州,一直在奔腾激光(浙江)股份有限公司担任高管的徐侠,亲历企业用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过程,“疫情有部分影响,更重要的因素是产业转型,随着皮具、鞋服等行业小微企业大规模腾退,原先靠‘老乡带老乡’效应集聚在温州的省外人口,正在转移‘阵地’。”

数据表明,目前,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占多数,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近90%。“人口流入的主因仍是就业,就业结构与产业形态相辅相成。”米红认为,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区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是发展的必然要求,但这一过程中,尤其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