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29689.html
海北藏族自治州立足独特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富集的旅游资源优势,坚持以全规划覆盖、全区域建设、全产业融合的“三全”模式为统领,把发展文旅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和全州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厚植旅游根基,创优旅游品牌,加速产业升级,实现了从“点”到“线”到“面”的华丽转身,文旅工作实现“三年一提升、五年上台阶”的大步跨越,文旅产业实现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文化品质得到彰显,产业发展提速增效,乡村旅游焕发活力,海北州已经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子上迈出了创新探索的坚实步伐。
如画的门源油菜花美景。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各县宣传部提供
海晏县太阳湖。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刚察县洄游的湟鱼。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祁连县牧场美如画卷。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这里有雄奇壮丽的祁连山,这里有闻名遐迩的青海湖,这里有香飘万里的百亩油菜花海,这里诞生了世界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里孕育了令人敬仰的“两弹一星”精神……
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和优秀的人文精神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得到完美融合,是发展文旅融合大旅游的不二选择,经过几年的发展,海北州文旅产业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效果更加凸显。逐渐构建起“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
海北州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立足独特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富集的旅游资源优势,坚持以全规划覆盖、全区域建设、全产业融合的“三全”模式为统领,把发展文旅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厚植旅游根基,创优旅游品牌,加速产业升级,实现了文旅工作“三年一提升、五年上台阶”的大步跨越。
年,海北州文旅产业发展又结出了累累硕果。全年完成文化和旅游投资11.89亿元,完成文旅产业营业收入.07万元,同比增长15.93%;累计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万元。
刚察县成功创建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祁连县阿咪东索景区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金银滩-原子城景区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正式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门源回族自治县、刚察县和海晏县成功入选我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门源县聚阳沟景区、祁连山生态牧场和祁连县峨堡古城遗址公园、祁连鹿场4家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海晏县金银滩上的一抹“红”被国家发改委评为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全规划覆盖,筑牢文旅发展“四梁八柱”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海北州突出顶层设计,强化“全域思维”,树牢“大景区”观,把文旅融合理念融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纳入州、县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目标考核范畴,加快资源整合优化,形成点、线、面协同联动发展格局和空间形态,推动全州文旅联动发展。
年4月,海北州委、州政府召开了第五次文旅发展大会,会议出台了《关于促进文旅融合推进“三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海北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督查监督考核办法》。7月,颁布实施《海北藏族自治州全域旅游促进条例》,以人大立法的形式推进海北州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先后编制完成《海北州全域旅游规划》《海北州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将文旅规划与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规划有机结合。四县也相继完成了全域旅游规划及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形成覆盖全域、纵深到点的文旅规划体系。
海北州深入挖掘以“两弹一星”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祁连山大草原为代表的绿色高原生态自然风光、以丰富的民族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民族风情的“三色”文化内涵,实施“泛旅游系统”提升战略,推动传统观光旅游业态跃级为多元化、一体化的高层级业态,精心打造四种不同形态旅游“金字招牌”。
以祁连山草原、百里油菜花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打造“金色门源·花海之旅”;以原生态地质资源、特色历史人文资源,打造“祁连山下·天境之旅”;以措温波藏城为核心,青海湖北岸旅游经济服务带为依托,打造“藏城刚察·圣洁之旅”;以“两弹一星”理想信念培训教育为核心,将音乐文化、体育文化融入旅游,打造“河清海晏·乐动之旅”。
积极主动融入全省“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的战略布局,以祁连风光、青海湖环线两条全域景观廊道和金银滩—原子城等四个全域旅游示范景区为重点,成功打造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景区、环青海湖生态型景区,使分散的文旅资源点串成线、线连成片、片集成块。
祁连县、刚察县先后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祁连县八宝镇冰沟村等4个村入选为全国旅游扶贫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达到20个,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家。这些都在说明海北文旅正在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加快转变。
全区域建设,推动文旅设施“提档升级”
“全区域建设就是要打破以往职能部门各自为战、项目实施零敲碎打局面,全方位、全地域系统推进旅游发展。”海北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登才加表示。
海北州把全州交通设施、生态整治、河道整治、城乡风貌改造等项目“一揽子”纳入全域旅游项目库,制定《海北州各县和州直部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任务分解表(-年)三年提升项目》,“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青海湖生态博物馆、达玉民俗村、祁连山生态牧场、天境祁连旅游基础设施、刚察县沙柳河湟鱼家园、仓央嘉措文化广场等投资.25亿元的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全面完成。
以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和黑河大峡谷森林公园两个森林公园、家家庭休闲农(牧)场及白牦牛公园、森林康养旅游基地等一批重点农(牧)业旅游示范工程为“点”,以打造“冰雪小镇”“飞行小镇”“森林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为“面”,点面结合实现景城一体、城乡一体。道路沿线、景区景点完成“厕所革命”,改扩建厕所座。
依托紧邻甘肃省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甘青旅游大环线”,推动建设环青藏铁路、环青海湖地区优势互补的大旅游圈。已形成青藏铁路、兰新二线(高铁)、国道、线和省道湟嘉公路、祁连支线机场等高等级公路、铁路(高铁)、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发展格局,西察公路、扁门高速正在加紧建设,实现州内串联四县的旅游内环线和州外辐射西宁市、海西州、海南州和甘肃省张掖市的旅游外环线。
相继开发了“梦幻海北大爱之旅”四日游、中国原子城探秘之旅二日游、祁连山风光带康养之旅三日游、环青海湖休闲之旅四日游、甘青大环线海北生态之旅三日游等五条旅游精品线路,并且配套建设了公路干线旅游景观工程和生态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完善旅游道路标识牌,景区通达能力达到%。
全产业融合,撬动文化旅游“资源变现”
海北州纵深推进“旅游+”战略,聚焦农牧业、文化、互联网、扶贫等要素,使旅游资源“跨界混搭”,产生复合“化学反应”,让更多资源转化为文旅产品,实现“倚绿生金,以景换银”。
建立了以油菜、食用菌、蕨麻、虹鳟鱼、白牦牛等为主的特色种养基地,创建了“中国最美丽的油菜花海”“青海花菇之乡”“蕨麻种植示范基地”“高原首家火焰蔘种植基地”“西北最大的冷水鱼种苗繁育基地”等特色种养品牌64个。突出绿色有机元素,以青稞、油菜、藏羊、牦牛等农畜产品为主打产业,大力发展延伸产业链,打通地域壁垒,实现农业规模化种植、农业景观营造、原生态畜牧业与观光农牧业、休闲农牧业、体验式农牧业之间相结合的产供销的有机链接。
深入挖掘和展示草原文化、冰雪文化、民俗文化、高原农耕文化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旅资源,成功打造了门源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海晏王洛宾文化旅游节等享誉省内外的系列文旅品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民间技艺为主,开发出唐卡、羊皮画、牛角制品等40余种特色文旅商品。
坚持“线上线下”融合营销,充分运用新媒体短视频,开展“全域旅游梦幻海北”媒体行、海北旅游黄金周推介、“十万山东人游海北”等系列活动。举办“大美青海趣海北”网络营销活动,集中推介“梦幻海北”优质文旅资源,线上话题播放量突破两千万次。云游中国系列节目播放海北文旅宣传片累计观看人数达.34万人次。建成运行海北州智慧旅游数据中心平台,在涉旅场合和旅客集中地区实现WiFi、移动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
文旅产业的发展让群众搭上了“旅游车”,吃上了“生态饭”,走上了“致富路”,依托产业扶贫政策,海北州实施了“旅游+山水田园+特色餐饮”“旅游+特色风情小镇+特色民宿”“旅游+土特产品商业+技能培训”等旅游精准扶贫战略。探索“旅游景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文旅精准扶贫模式,盘活乡村特色文旅资源,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参与旅游脱贫致富。投资万元打造了16个省级旅游扶贫村,家星级农牧家乐,累计带动户名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余元。余名贫困群众通过共保生态、共享旅游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北文旅产业正在大发展的道路上大跨步地向前走。
采访手记
顺势而为,让文旅产业更出彩
冬季是海北藏族自治州旅游的淡季。活跃冬季旅游市场、加速冰雪运动、“破冰”季节性旅游短板,成为推动文旅发展由“淡”转“旺”的重要抓手。
海北州顺势而为,以“岗什卡国际滑雪”冰雪品牌等“冷资源”为核心,启动了历时4个月的“冬春季旅游·趣海北”暨祁连山国家公园冰雪嘉年华系列活动,在四县打造冰雪文化为主的冬春季旅游新卖点,不仅激活了冬春季旅游发展动能,延长了旅游周期,更拓展了冬春季旅游消费空间和消费需求。
海北是一方秀美梦幻的神奇土地。这里的湿地、沙漠、草原、雪山、林海、峡谷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光竞相争艳;这里多民族交融、多元文化历史深厚,“唐蕃古道”“丝绸之路”“卡约文化”“阿柔部落”“蒙古六旗”“回族拱北”积淀展示着灿烂的文明。
开局“十四五”,奋进新征程。要以自身特色为基础,把握资源、开拓创新、顺势而为,努力让文旅产业更出彩。
顺势而为,就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文旅要素配置。充分发挥“旅游+”“+旅游”等模式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发展摄影、户外、徒步、康养、游牧、体育、休闲等模式,促进了文旅产业“承上启下”“接二连三”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大旅游”发展的红利正在惠及更多的群众。
地处祁连县“东大门”的峨堡镇古城驿站牧家乐是该县第一批开办的牧家乐之一,牧家乐负责人陈建新说:“虽然祁连山草原美名在外,但一到秋天草变黄的时候,游客就很少来了。往年9月底,我经营的牧家乐就已经关门了。但年不同,因为政府在峨堡镇开发了古城遗址公园、丝路舞马城等多个不受季节影响的旅游景点,延长了经营期。去年国庆节期间,我接待的游客就超过人,收入达10万元。”
顺势而为,就要主动融入全省全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中,搞清楚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内在关系,搞清楚融合与发展、文化与旅游、政府与市场、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
顺势而为,就要看清基础、找准特色,发挥好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加快补齐短板,让文化和旅游真正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融起来,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形成合力。
顺势而为,就要把海北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释放更多发展潜能,实现“倚绿生金,以景换银”的高质量发展。(尹耀增)
作者:尹耀增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