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9日,青海省政府批复并发布,批准年度计划摘帽贫困的县(市、区)中,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名列其中。刚察县位于海北州西南部,是我省环湖地区重点牧业县之一,全县辖3乡2镇1农场,共31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居住着藏、汉、蒙古族等14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比为71.2%。作为一个牧业大县,且许多牧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刚察县是如何实现提前一年脱贫摘帽的呢?
打好基础改善人居环境
傍晚的霞光洒在伊克乌兰乡的草原上,牧民家里已飘着缕缕炊烟。听说记者要来,旦君加和妻子东列早早就出来迎接,脸上的笑容很是灿烂。一进屋里,阵阵奶茶香味漂浮,家具干净明亮,有沙发、茶几、柜子,还有一个大大的炕。“以前我们住在帐篷里,坐在地上,睡在地上,现在我们吃住的条件都好了,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坦。”旦君加说。
今年43岁的旦君加是亚贡麻村的村民,年10月被列为贫困户,当时他家只有13.3公顷的草场,没有牛羊,一家三口就靠每年元的草场租赁费生活。“年政府给了我们家每人元的到户资金,我买了24只羊,现在有70只,今年卖了10只羊羔就挣了块钱。”旦君加介绍说,自脱贫攻坚政策实施以来,乡上给了每户17只周转母羊,他只需每年给村里上缴3只,剩下的羊都可以自行繁育,加上禁牧补助、草畜平衡补助等,年年底的收入已达到3万多元。
伊克乌兰乡是一个纯牧业乡。当地民众多是以游牧为主,世代传习着扎上帐篷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所以大多身患关节炎,严重影响生产生活。
伊克乌兰乡副乡长才仁太说:“自年精准扶贫启动以来,全乡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收入有了大幅提升,80%的贫困户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
“现在我们的藏区贫困群众都有了固定所,告别了冬天拖冰化水吃、帐篷里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可以说精准扶贫是一场藏族群众‘从地上到床上的革命’。”中共刚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尕玛才旦说。
据尕玛才旦介绍,“十二五”期间,刚察县累计投入29.07亿元,实施了以“一个园区、六大基地”、高原美丽乡村、水电路、文教卫生、社会保障及就业创业为主的各类扶贫项目。民生领域投入达44.18亿元,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村镇焕然一新,城乡饮水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电力保障能力切实提升,路网建设日趋完善,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施其才为老百姓增收
“基础条件越来越好了、生产方式多元了、脱贫致富的期望越来越高了……”在伊克乌兰乡尚木多村当了三年“第一书记”的秦孝莲说起村子的变化,有着诸多的感慨。
年10月,共青团刚察县委副书记秦孝莲来到这个省级贫困村开展工作,本身就是刚察人,进村后,秦孝莲很快就适应了新工作。经过大半年的历练和入户走访,她心里已有一张民情图,哪家有困难,哪家有孤寡老人,心里一本账。
尚木多村是个纯牧业村,藏族占总人口的98%,户人,贫困户有15户48人。村里人主要以放牧为生,秦孝莲发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村里人思想观念落后,比较保守,且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秦孝莲说,要想富,先要转变落后的观念,和驻村工作队的其他成员,挨家挨户上门讲惠民政策,通过惠民政策的甜头,来慢慢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
“刚开始村里的贫困户都觉得自己贫困,所以什么都要,没有自主脱贫的意识。”面对这样的情况,秦孝莲挨家挨户地劝说,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家庭,让劳动力外出打工,有发展意愿缺资金的,积极奔走落实发展本钱。
秦孝莲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村里的贫困户,都知道努力发展了,面对一些帮扶政策,很多贫困户都表示不需要了,用秦孝莲的话来说,大家心里都记着党和政府的好呢!
落实危房改造项目17套,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全覆盖;一事一议项目实施机井11眼,新建平方米暖棚10幢;落实50万元的扶贫奖励资金项目,在县城购买商铺,以资产收益的方式为8户贫困户分红;实施扶贫产业发展资金10万元,购
置25头周转母畜……去年年底,尚木多村贫困户已经全部实现脱贫,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
坐落在沙柳河畔的蕃域藏城林卡酒店紧挨着湟鱼家园,旅游旺季,这里一房难求。据刚察县扶贫局副局长尼知布角爱介绍,这家酒店是刚察县的一个扶贫项目。年年底,他们拿出48万元给吉尔孟乡、泉吉乡、伊克乌兰乡的户农牧民分红,每户分得0元。“回想当时的情景,场面十分热闹,来分红的老百姓高兴极了,因为他们得到了更多实惠。”尼知布角爱说。
21岁的藏族姑娘扎西措是一名贫困户,她的家在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现在蕃域藏城林卡酒店当一名服务人员。每月工资有元。谈到自己的变化时,扎西措略显羞涩。她说:“以前在家里放牧,基本没学到东西,到酒店打工以后,接触的人和事多了,眼界开阔了,不仅掌握了一项技能,也学到了很多。”
“通过购置商铺,扶贫资金入股分红,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宾馆,并采取‘投羊留羔、增值分成、滚动发展、集中养殖分红’的方式,以资产收益分红促进了全县31个村的贫困农牧民增收。截至目前,累计为户分红.33万元,户均达元。”尕玛才旦说。
智力扶贫贫困户当上个体户
在哈尔盖镇政府往东的方向,有一条小巷子,达杰馍馍铺就在这条巷子里。馍馍铺的由来,还要从精准扶贫说起。年,家中有60岁的岳母,两个上中学的孩子,收入来源仅靠二十多只羊和六头牛来维持,人均收入不到两千元的达杰加家,被村里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除了放牧,达杰加也会在县城和镇上打点零工,干的活多了,达杰加也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当个老板。
达杰加是哈尔盖镇环仓秀麻村的牧民,由于缺乏资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年年底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
年,贫困户每人有元的产业到户发展资金,达杰加一家五口就有0元。村里一部分人,已经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购买了母羊,准备养牛羊。是买羊回来发展养殖业,还是自己做点小买卖?拿着三万多元的钱,达杰加不禁陷入了沉思。
近几年,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快,很多人都搬到了县城和镇上居住,所有的吃食也习惯了上街去买,其中卖得好的还要数馍馍。“要不开个馍馍铺,反正也容易上手。”有了这样的想法,和妻子才让卓玛商量了一番后,达杰加找到了扶贫工作队,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们,大家伙觉得此法可行。
找好了租金低的铺面,然后工作队成员和达杰加到西宁花了两天的时间,购置了一套设备,年年底,达杰加和才让卓玛的馍馍铺开张了。
除了烤制传统的藏式馍馍,还有日常食用的面条,达杰加两口子,还学会了麻花的制作方法,一块钱一根的麻花,来买的人还真不少,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多根麻花。
年年底,达杰加家如期脱贫。馍馍铺一天能卖个三百元到四百多元,每天有进账,口袋里的钱多了,这是达杰加最直观的感受,去年一年馍馍铺收入了六万多元,看着每天不少的进项,达杰加心里越来越踏实。
“达杰加一家不仅自己实现了脱贫,还在逢年过节、学生开学、牛羊转场等忙的时候,让村里的贫困户唐卓玛来给他们帮忙,每天给唐卓玛50元的劳务费。这让唐卓玛也多了一份收入。”据环仓秀麻村扶贫工作队的旦木真昂杰介绍,每个月村里都有精准扶贫流动红旗评选,10月达杰加就被评为了流动红旗户,被评选为流动红旗户在年底会按照获得红旗次数得到资金奖励,所以大家都很积极主动。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刚察县创建智力扶贫和边缘扶贫模式,首创了“精准扶贫流动评比制度”“贫困户帮扶信用登记制度”,在全省首推了对达不到贫困线标准,但生产生活相对困难,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县定边缘贫困户进行资金扶持。
“我们创新了精准扶贫流动红旗评比制度和边缘扶贫模式,连续三年从县财政中拿出万元,对人均收入在元至元之间的边缘户进行帮扶,激发了群众的脱贫热情,满意度一直在97%以上。”尕玛才旦说。
脱贫摘帽了,还要巩固和扩大成果。今后,刚察县将以解决“素质贫困”为重点,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继续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通过送经验、送技术和挖掘推介贫困群众身边的脱贫典型,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激励脱贫群众增强致富信心,激发致富动能,构建可持续致富的长效机制。
滕继伦马智尧文/图
作者:滕继伦马智尧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