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门源情丨冷水鱼养成高原富民热产

北京手足癣网上医院 http://www.yealer.com/pfb/2021/2021-01-17/m/12589.html

  刚进入7月,威海援青干部便收到了青海省门源县冷水鱼繁育和育苗基地传来的喜讯:一次性往龙羊峡卖出了80万尾鲑鳟鱼鱼苗,创下了基地建成以来单笔最高成交额记录。“加上前期卖出的,今年我们已经销售了万尾鱼苗,产值超过万元。”基地负责人说。   门源县冷水鱼繁育项目是由山东援青干部牵线搭桥建成的,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先后共投入山东援青资金万元,争取其他上级资金万元,年11月首批鱼苗对外发售。三年来,威海援青管理组持续深入学习新发展理念,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武装头脑,引导推动门源县冷水鱼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基地生产能力和销售规模不断攀升,目前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鲑鳟鱼鱼苗供应基地。   创新思路接力养殖为冷水鱼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这几年,在威海援青管理组的支持下,门源冷水鱼繁育项目运营“一帆风顺”。为了进一步放大效益,威海援青干部多次与青岛海洋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深入交流,提出了在鲁青两省之间开展冷水鱼陆海接力养殖这一思路。   “所谓‘接力’,就是利用门源冷水泉资源,在门源基地将鱼卵孵化养殖至一定规格后,运输至山东沿海进行深海养殖,实现两地合作共赢,门源冷水鱼产业也可借此占据产业链前端。”威海援青管理组有关负责人介绍。   新思路为基地“闯”出了一片广阔市场。眼下,基地已与山东深远海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采购协议,供应硬头鳟鱼苗20万尾,后续还将根据实际进展扩大合作规模、拓宽合作领域。   欣喜之余,难题却接踵而至: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加之受疫情影响,鱼卵过度依赖进口的问题日益显现。因此,将现有产业从鱼卵孵化、鱼苗养殖向上游延伸,自主开展种鱼培育已成为紧迫之举。   于是,在青海省渔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基地启动了大西洋鲑种鱼繁育试验项目。经过前期探索,基地自行采购的尾实验鱼苗和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赠送的尾大规格种鱼长势良好,项目也列入国家种业提升计划,获得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农业农村部指派的相关专家已多次给予指导,实验总体进展顺利。   连接民生效益共享以产业发展带动实现乡村振兴   作为山东援建项目,冷水鱼繁育和育苗基地从谋划之初就与民生紧密相连。“基地除了每年向当地缴纳租金外,还肩负着吸纳村民就业、培训村民创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等任务。”威海援青管理组有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已解决当地20余个就业岗位,培养了10名技术能手,带动了35户养殖户,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50多次,年为门源县13个集体经济欠发达村分红8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眼下,投资万元的基地二期工程计划今年开工建设,明年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基地综合效益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青海省地处“三江源”,发展产业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秉持着这一理念,冷水鱼繁育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绿色环保贯穿始终。   基地建设采用全封闭陆基循环水养殖,设备和工艺均为国内领先水平;养殖的每一个环节、发售的每一批鱼苗,都委托第三方进行环保安全检测,确保不影响和破坏青海的生态环境资源。年,基地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将生产车间、室外鱼池和生活区进行了隔离,建设了车辆消毒通道和厂区围墙,生态环保标准再次“提档升级”。   三年来,基地立足青海、辐射全国,整合各类资源不断发展壮大,合作方已从青海省内拓展到甘肃、四川、重庆、云南、新疆等地。去年10月,基地还从丹麦进口了56公斤虹鳟鱼受精卵,结束了海北州“十三五”以来没有进出口业务的历史,预计今年进口额将达到万元,成为青海省高原冷水鱼育种行业外向型龙头企业。(Hi威海客户端记者张宇通讯员杨广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