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厉害了我的家,青海绿电刷新世界纪

01:10

这里,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原本贫瘠的土地,因富集的水、风、光等资源变得赫赫有名。这里,曾经连续3次刷新全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纪录。这里,新名片叫做——“绿电大省”。

省公司名片

名称: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办公地点:西宁

最高负荷:.9万千瓦

最高年售电量:.38亿千瓦时

最早有电的时间:年,西宁

成长经历

“绿电”的迅猛发展,不仅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更离不开坚强智能电网的支持和引领。从一穷二白到坚强智能,从末端电网到重要枢纽,青海电网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年,从1座千瓦的电站起步到千伏跨省联网

解放初期,青海全省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1座总装机千瓦的水力发电厂、21.8公里6.6千伏电力线路、16台总容量千伏安的变压器。这就是青海电力工业起步时的全部“家底”。

青海最早的水电厂——西宁水力发电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经过“一五”时期的发展,青海省内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分别较新中国成立初期增长了35倍和23倍,但对于国民经济恢复而言,依旧是杯水车薪。在当时,电能可谓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年5月,随着桥头发电厂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投产,青海境内的输电电压等级也迈上了一个台阶。青海第一条35千伏线路——桥头至西宁送变电线路,将省内仅有的两座发电厂并列起来运行,构成了全省的第一个电网——西宁电网。

桥头至西宁送变电线路

此后,海北州的浩门、海西州的大柴旦、海南州的曲沟、西宁的朝阳……一座座发电厂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至年末,青海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6.84万千瓦,年发电量7.2亿千瓦时。

配合电源建设,青海电网也加速发展。年4月,青海首个千伏输变电工程——大堡子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

青海第一座千伏变电站——大堡子变电站

年6月,青海首个千伏输变电工程——青海红湾至甘肃连城输变电站工程建成投运,并首次实现了青海电网与相邻省级电网的互通互联。

青海第一座千伏变电站——红湾变电站

0~年,大力发展水电,跨入高电压、大电网行列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青海省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呈现出一派蓬勃生机。青海省积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加大电力投资建设力度,拉开了全省电力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20世纪80年代,依托富足的水力资源,青海省确定了“大力发展水电,适当发展火电,逐步扩大电网”的发展思路,并成为此后很长一段时期青海电力发展的指导原则。

青海第一座黄河上游大型水电站——龙羊峡电站

7年,青海第一座黄河上游大型水电站——龙羊峡电站经过11年的建设并网发电,与其配套的千伏输变电工程也先后建成投运。青海电力工业自此跨入了高电压、大机组、大电网行列,一跃成为西北地区主要电源和西北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第一座千伏变电站——花园变电站

龙羊峡电站投产为青海省内以及黄河下游梯级水电站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后,李家峡、公伯峡、拉西瓦、积石峡等多个百万千瓦级水电站相继开工建设,青海成为了电源大省。

配合快速崛起的发电产业,青海电网也迅猛发展并日渐坚强。到20世纪末,青海初步形成了以千伏为骨干和支撑点,各级电压匹配、布局合理、结构坚强、运行灵活的省级电网。

~年,清洁能源电力外送交直流混合电网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水电理论蕴藏量万千瓦,是全国13大水电基地之一。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热潮,水电成为了青海省的经济支柱产业。

截至年底,青海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万千瓦,年发电量亿千瓦时,全省人均发电装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8倍。省内发电不仅能满足全省的用电需求,夏季丰水期时,还有很多富余电量。

将电能送到电力缺口较大的东部省份去,也是优化资源配置、支持西部开发的举措之一。这一时期,青海加快高电压、大容量的外送通道建设。

“十二五”期间,随着青藏联网、玉树联网、青新联网、果洛联网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投运,青海电网由单一交流电网发展为交直流混合电网。

国内首个“电力天路”——青藏电力联网工程

果洛联网工程输电线路跨越黄河

年9月,国内首个千伏输变电项目——官亭至兰州东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

千伏官亭至兰州东输变电工程

除了水能资源,青海省的光照和风电资源也非常富足,全省太阳能发电技术可开发量30亿千瓦,风电技术开发量0万千瓦。

凭借于此,青海探索实践能源绿色转型,加快构建以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为主,火电为辅的能源供应格局。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大规模并网光伏电站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大规模光伏发电基地

大规模风力发电基地

截至年底,青海省清洁能源装机容量.61万千瓦,占青海全省总装机的86.5%。特别是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主的新能源装机已超过水电装机,成为该省第一大电源。

~年,清洁能源供电,三破纪录,引领能源绿色转型

年3月,青海正式获批创建清洁能源示范省。以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基地和清洁能源基地为新的使命,青海加快开发海南、海西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计划开发总规模超过万千瓦。

支撑引领青海清洁能源规模开发与外送,全国乃至世界首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的特高压通道——青海至河南±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于年11月开工建设。工程设计输送容量万千瓦,计划于年建成投运。

青海—河南±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线路走向示意图

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也为社会用能方式转变、最大限度摆脱化石能源依赖提供了可能。绿电7日、绿电9日、绿电15日,~年,青海连续3年刷新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引起全球瞩目。

在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连续多日全部采用水、风、光等清洁能源供电,得益于电网安全调控先进技术,及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作用。

为助力青海清洁能源特别是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国家电网公司结合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在青海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技术创新和探索实践。

以创新为驱动、以数据为基础,开创性提出“绿电指数”概念,联合科研院所研究构建指标体系,旨在量化评价全社会绿电发展水平,助力能源低碳清洁转型。

基于工业互联网架构,在青海建成国内首个集数据汇集、存储、服务、运营于一体的新能源大数据创新平台,着力构建“开放共享、共生共赢”的能源全产业链生态圈。

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能源业务商业运营与交易模式,在青海启动共享储能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开展全国首例储能电站和新能源企业市场化交易。

名称变迁

年,电业管理职能从青海省工业厅分出,成立青海省电业管理局。

年,青海省电业管理局与青海省水利局合并,成立青海省水利水电局。

年,成立青海省电力工业局。

年,成立青海省电力公司,与原电力工业局并行运营。

年,撤销青海省电力工业局。

年,更名为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年,完成公司制改制,成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额出资的国有一人有限公司。

成长故事

与自然和谐相处

年7月,国内首个“电力天路”——青藏电力联网工程开工建设。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工程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青藏电力联网工程需要攻克的难题。

工程在设计之初就尽量避开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点。施工时,作业人员也在施工点铺上草垫、垫上帆布,并回植草皮、回收垃圾,共同打造青藏高原电力绿色长廊。

施工场地铺设草甸

“工程投运当年,海拔0多米的施工地点,嫩绿的小草已经长出了半厘米高,植被恢复后的亩土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当年的建设者们至今仍在为亲手打造这条青藏高原电力绿色长廊而津津乐道、深感自豪。

不仅是生态环境,野生动物也是工程建设重点保护的对象之一。据建设人员回忆,年夏季的一天,他们刚刚“安营扎寨”便在一声令下忙活了起来——现场紧张有序地将人员、设备全部撤出,给0多只藏羚羊让出一条回家的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4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