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古賨国都,渠县有着悠久的汉潮文化和賨人文化,如果说渠县是一本古籍,那么土溪镇,便是为古籍作序,一切的故事,都始于此。
走进渠县土溪镇,抛去那万千浮华,品一段汉賨风韵。
土溪:清乾隆五年(年)建场,清光绪末年设镇,因“河西可通各地,视为重土,加之伴有小溪入江”,而得名“土溪”。
炊烟袅袅,弥散在清晨的薄雾中,将小镇打扮得焕然一新。绿色的树木,墨色的山野都沿着达成铁路,不断向更远处延伸......这就是渠县北部、渠江河边的土溪镇。
渠江在这里流经7个村(社区),全长15公里,借助这条水路,土溪上通秦陕,下达巴渝,曾经是渠县数一数二的商贸重地,时至今日,土溪已穿越百年,在巴賨大地安稳扎根,藏着一段又一段岁月的动人故事。
土溪历史,往前追溯,最早涉及到古賨囯,东晋《华阳国志·巴志》有记载:“宕渠郡长老言,宕渠盖为故賨国”,民国《渠县县志》中也记有:土溪城坝“属巴之賨国都”。賨人在这里建城、守城,也留下了众多民俗文化的印记。
巴渝舞便是古賨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战前舞蹈之一,用以鼓舞己方士气、重挫敌方士气,其场面之宏大、气氛之震撼引得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也发出“山陵为之震动,山谷为之荡波”的赞叹。
来源:央视科教相传商周之际,武王伐纣“前歌后舞”,其中:“舞”即“巴渝舞”,“歌”即“竹枝歌”,光阴的长廊里,历代文人对竹枝歌进行了搜集、整理与保存使得它不断衍变、完善,“诗之《国风》辞之《九歌》”的名号也渐渐享誉巴蜀。
来源:网络如今,在广袤的宕渠大地,数不尽的“賨人文化+”系列活动,正在接连上演,歌舞节目《龙潭怀古》展演活动《巴賨游记》......
这些或勇毅、或儒雅的賨人文化特质,与时迁移,历久弥新,生生不已,深刻塑造着土溪人的心性品格,濡染着渠县儿女的生命底色。
整个渠县汉潮文化的轨迹好似一个“未闭合式圆圈”,渠县人不断扩展它的内涵与外延,因此没有终点,未曾闭合,而起点,便是土溪镇城坝遗址。
作为目前川东地区尚存的唯一历史最早、历时最长的古城遗址,城坝遗址内文物堆积十分丰富,最多的便是两汉时期的文物古迹。
而近年来出土的竹木简牍,为川内首次发现的两汉地方档案,更坐实了城坝遗址在渠县汉潮文化开发与研究中的地位。
“天下汉阙巴蜀多,巴蜀汉阙看渠县”,在土溪镇西部、城坝遗址对岸还有6处7尊汉阙,它们集中刻画了汉代的市井民俗,不仅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还是土溪、渠县汉潮文化不可或缺的实物印证。
历史长河里,城坝遗址是渠县汉潮文化源起之城,文明殿堂中,渠县汉阙是一眼千年的汉文化时空长廊,时光流转,汉代辉煌已然远去,大风起兮,汉代余韵不绝于耳。
城墙斑驳、树影婆娑,这里封存了千百年汉賨记忆,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往事,短短一文难以言清土溪记忆,好在来日方长,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等您来探索。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渠县的美,不是目之所及的浮光掠影,而是旷古悠远、震撼心灵的时光音韵。
去賨人谷听风,听一个部落兴衰起落的娓娓诉说;掬一捧城坝遗址汉井的水,照映出古賨国都年的影影绰绰;去土溪镇观渠县汉阙,读一本石质《汉书》穿越年不向时间低头的强倔;国家级非遗三汇彩亭会从00年前走来,哪一次不引得万人空巷、惊叹连连;蜚声海内外的国家级非遗渠县刘氏竹编,那是匠心跳跃在指尖的舞蹈。回过神来,徜徉于宁静隐逸的渠县拾光小筑,或走进熙来攘往、飞扬着潮玩和潮流光波的賨人里商业街,恍若梦回!不用掐手,去尝尝麻辣鲜香的三汇水八块,香脆酥爽的涌兴卢板鸭,或者软嫩爽滑的古今香丸子,让您的舌尖真实地告诉您,这就是值得您来的:
#阙里賨都忘忧渠县#!来源:文旅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