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炎医院那里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296744.html
1
“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织就青海的生态画卷,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叮咛。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今天,绿色更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人民群众的期盼。
“要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殷殷嘱托,明确前进方向;切切期望,凝聚奋斗力量。
这是初心与承诺。初心弥坚,有诺必践。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通过中央审议;年年初,全国第一个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在我省启动;年,青海成为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份之一。至此,青海成为全国第一个承担“双体制”试点的省份。时至今日,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已顺利通过评估验收,为青海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是决心与远见。决心浩荡,远见清澈。中共青海省委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的决定》《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在重要的战略机遇前,青海省委省政府拿出了带领青海各族人民坚定前行的决心与远见。
这是匠心与行动。匠心深厚,行动扎实。成功举办首届国家公园论坛,国家公园试点走在全国前列。开展保护“中华水塔”行动,三江源、祁连山等区域重点生态工程成效明显,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五级河湖长体系全面建立,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青海省委省政府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重大意义,更加精准、精细、精确地推动建设生态文明高地。
这是信心与磨砺。信心饱满,磨砺成锋。展望二〇三五年,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坚实稳固。绿色产业体系全面建成,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我们信心倍增,对前路上必经的磨砺,有了更充分的准备。
回顾是为了更好地展望,展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绿色发展”这一主题不仅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绿色转型”的时代背景紧密契合,在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的背景下,我们要坚定不移全力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和打造好“四地”,培育好“四种经济形态”,让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
2
目光聚焦地大物博的青海,这里的盐湖资源禀赋国内独一无二。
新发展航程潮平岸阔,青海盐湖工业正蓄势扬帆,向着“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彼岸奋力进发: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方案》,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推动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分析世界及国内盐湖产业发展现状,围绕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目标任务,研究提出年至年盐湖产业发展阶段性目标、指标。
——柴达木盐湖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已持续多年。经过几十年发展,青海盐湖工业已形成钾盐、钠盐、镁盐、锂盐、氯碱五大产业集群。目前,钾肥产业无论是技术工艺水平还是生产规模,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尤其近年来锂生产装备、技术和工艺取得了重大突破,相关产业链条正在加快延伸,盐湖产业显示出无限的发展潜力。
——今天的青海盐湖钾肥生产已扩容到万吨规模、服务50年,我国钾肥产业也由曾经完全依赖进口,达到自给率50%以上,形成世界钾肥贸易价格洼地……
神奇柴达木——祖国的聚宝盆。“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使青海盐湖事业发展有了新蓝图,有了新方向……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引领,以创新驱动加快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深化创新平台建设、开展关键技术突破创新、构建高专精尖人才体系、强化科技创新资金保障、多举措培育创新主体等方面的合作,形成合力,助推世界级盐湖产业可持续发展。
3
绿水青山是青海的生态优势,清洁能源是青海的发展骄傲。
放眼高原,清洁能源产业正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为青海绿色发展不断注入强劲动力: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戈壁滩上,一台台风力发电机挥舞着巨型叶片追风蓄能;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一望无际的光伏海洋在烈日照耀下收获“伏”利;龙羊峡口,自巴颜喀拉山磅礴而下的滚滚黄河怒拍礁石汇入峡口,水光互补,伟岸壮丽。
建成“一条通道”——“青海至河南±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两个基地”——海南州、海西州两个可再生能源基地迈上千万千瓦级台阶;“三项指标”——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0.24%)、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47%)、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比重(25.36%)位居全国前列;“四项技术”——百兆瓦级光伏发电实证基地技术、光伏电池效率转换技术、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塔式光热发电技术实现突破……
艳阳烈,江河流,东风劲,青海资源丰富,天赋异禀;
水光补,绿电涌,千里送,青海能源革命,风景独好。
“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为青海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锚定了新航标、擘画了新蓝图。不断推进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变革,优化资源,努力构建水、光、风、核、热等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体系,让青海独有的俏丽“风”“光”在各个领域“独领风骚”,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构筑全省人民共享清洁发展成果、生活质量提升的美好图景。
4
青海美,美在绿色发展的底色,美在生态报国之志。
青海这片神奇的土地,正以更加美丽迷人、开放包容的崭新姿态,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全省基本建立了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目的地体系。全省共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自然保护区7处、风景名胜区1处、水利风景区13处、森林公园7个、湿地公园19个、地质公园7处、沙漠公园12处,形成了以生态旅游为统领,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和水利风景区等为载体的多类型目的地体系。
全省把生态教育、环境保护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各类生态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推出了生态研学、高原康养、湿地观鸟、自驾越野、森林养生等多种生态旅游产品,形成了大美青海观光之旅、生态青海健康之旅、文化青海溯源之旅等条生态旅游产品线路。同时,还抓住“一带一路”等机遇,建立以对口援青、西北协作区、沿丝绸之路、青藏铁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旅游联系机制,成立丝绸之路文旅产业联盟,再造“东出、西进、南下、北上”的全方位开放格局,积极构建大区域、大流域循环的生态旅游联动体系。
举办以“大美青海·生态旅游邀你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主题的“大美青海生态旅游邀你来”系列活动,期间推出18项20个文旅活动、10条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协同青海湖、塔尔寺、互助土族故土园旅游区、海北州阿咪东索、贵德国家地质公园、茶卡盐湖、茶卡天空壹号、湟中千紫缘、西宁新华联国际旅游城·童梦乐园、西宁野生动物园等旅游景区推出不同程度的优惠措施……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树立生态文明理念,高质量发展生态旅游,青海从未停歇探寻的脚步。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我省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以生态优势推动生态旅游发展,努力倡导和弘扬绿色、科学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实行生态保护和增进民生福祉共赢共进。
5
这里是三江之源,每一滴水滋养着生态万物,是绿色有机的“摇篮”。
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在擘画的蓝图上,砥砺奋进:
年,我省与农业农村部就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签订了部省共建示范省的框架协议,两年来,我们破浪前行,聚焦健康有机,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聚焦产品质量,已在全省30个牧业(半农半牧)县实施了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试点。聚焦绿色循环,全省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95%……
“两减”行动试点面积达到约28万公顷,年完成试点面积2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2.5万公顷,实现全省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分别较行动实施前减少40%和30%以上。其中,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湟源县基本实现化肥零使用,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我省农畜产品的发展壮大注入了绿色含金量。
年6月,我省启动实施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试点以来,不仅为企业的产品提供了安全保障,还通过建立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补齐质量安全追溯短板,倒逼生产、加工等环节提高产品品质,帮助加快绿色有机“青字号”特色畜产品品牌的打造,助推牦牛藏羊特色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真正实现优质优价。
坚持走“生态青海、绿色农牧”的发展路子,创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围绕牦牛、青稞、藏羊、油菜、冷水鱼、枸杞等特色优势产业全省培育了40家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参与联合体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达到个。相继成立了牦牛、青稞、冷水鱼、枸杞、油菜、草产业、有机肥等产业联盟,各类产业联盟为产业融合发展集聚了力量……
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步履坚定,未来可期。
“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是青海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助推器,是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前进方向,是“十四五”和今后一段时间“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我们要把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落实到规划设计、宏观指导、政策制定、资金投入、项目支持中,落实“增量、提质、补链、扩输”工作举措,大力推进农牧业绿色化、优质化、标准化、品牌化、效益化、市场化,谋划转变生产方式,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6
逐“绿”前行,青海把绿色基因融入传统产业升级。
中央对青海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视和要求,赋予了青海作为中华民族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历史责任,也凸显了青海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绿色发展成为支撑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10万吨阴极铜填补青藏地区铜冶炼空白,10万吨无水氟化氢填补青海氟化工领域空白,建成省内规模最大的危废处理基地,矿石开采,铜、铅、锌冶炼,化工项目形成循环经济运行体,实现金、银、铋等高价值产品的综合回收……着眼于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西部矿业整体布局上下游产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着力发展循环经济,企业绿色收益不断加大。
——过去支撑青海发展的电力、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传统四大支柱产业,已经转向以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生物医药等凸显绿色特征的十大特色优势产业……
以生态保护为己任,全面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的特征越来越显著。昔日绿色星火已成燎原之势,引导青海产业绿色升级踏上蝶变之路。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实施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开展企业清洁生产评价认证和审核,推动一批重点企业达到国际领先清洁生产水平,争取建设国家级绿色产业基地。加大绿色矿山建设力度。开展绿色供应链试点示范,建立全生命周期供应链体系。实行更加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十四五”期间,完成国家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降减排及用水量考核目标任务。
7
奋斗的画笔,挥洒出梦想的华彩。歌曲《共同的世界》里唱到:“我们是黄河,我们是长江,世界属于你,世界属于我,我们拥有共同的明天。”青海,是黄河、长江的发源地,也是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的发源地。实现我们的梦想,奋斗是最有力的回答,要坚决扛起青海在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中的使命担当。
新的征程上,更加需要激发奋斗者的精气神、展现追梦人的新作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水,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本文执笔雷欣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