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专访青海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韩萍徐鹏

今年是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局之年。一年来,青海省在推进试点工作上进行了哪些部署,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的成效如何,《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专访了青海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海西州委书记訚柏。

訚柏介绍,去年以来,全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部署和郭声琨书记要求,深入推进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不断深化平安青海建设,奋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青海样板。

着眼全局统筹谋划

青海省委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坚持将其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政治要求,在推进上突出高站位,在组织上“双组长负责”,在谋划上“分两步实施”。

訚柏表示,去年,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省委书记王建军提出“努力创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青海经验”明确要求。今年,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又将市域社会治理作为全省全局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部署,出台专门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

青海省委成立了平安青海建设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和省长担任“双组长”,12位副省级领导干部任副组长,建立“1+10”工作机制(即:领导小组办公室和10个专项组)。市域社会治理专项组由省委政法委任组长单位,46家部门任成员。

“全省8个市州全部纳入建设试点地区,第一步到年底西宁、海东参加全国试点,其余六州参加省级试点;第二步从—年六州参加第二期全国试点,通过六年实践,力求全域达到全国试点合格标准。”訚柏说。

在制度安排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全面遵循88项全国共性指引,实化量化基本要求和考评标准,同时围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涉藏地区社会稳定”3项重点任务,增加了8项分解任务21项基本要求,彰显了青海地方特点。

推动落实制度保障

青海省坚持把制度作为治理体系最根本、最核心、最关键的支撑和保障,狠抓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着力把制度管当前、利长远的作用发挥到治理的实际成效上。

訚柏介绍,青海及时出台省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规则和专项组组成方案,规范各层面职责任务分工,制发《市域社会治理专项组近期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重点工作、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把总目标细化分解为阶段节点任务。

同时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开创平安青海建设新局面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平安青海建设的实施方案》《青海省创新社会治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办法》等政策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体制机制建设、科技创新重点、表彰激励措施等重要环节,以制度机制推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西宁市组建了3个工作专班负责推进,部署实施八大体系17项重点工作,49项分解任务清单和项责任清单。海东市制定创建试点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确定“十大工程”,将工作任务细化为59项评价内容和项评价标准。

为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青海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纳入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核指标,列入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综合运用督导、考核措施,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密切协同配合、凝聚工作合力。

重点突破靶向推进

全省坚持聚焦《工作指引》各项要求,以党的建设为引领,突出防控风险与服务群众两个关键,持续推进治安防控立体化、矛盾化解多元化、服务管理高效化,切实把治理的成效转化为群众的现实感受。”訚柏说。

把维护稳定作为基础。始终牢记青海的特殊省情和肩负的特殊责任,持续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点人员排查帮扶管控、重点乡镇综合整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打法。   

西宁市率先实施社会治安分级评价机制改革,海东市积极推广“民情沟通日”“群众说事点”,海西州与毗邻省区建立防恐维稳联动联防机制,黄南州建立近3万人的人民联防组织,海南州开展宗教管理“四化”建设,海北州推广“五诊”矛盾纠纷调处模式,玉树州推行“强村带寺治理”模式,果洛州巩固提升“班玛经验”升级版,这些做法都是“枫桥经验”青海化、具体化的生动实践。   

把安全防范作为关键。坚持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牵引,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健全经常性专项打击整治机制,下气力打造市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对人、地、物、事、情、组织、网络等基础要素的精准掌控。截至目前,全省共获得中央补助资金2.21亿元,自筹资金11.75亿元,建设汇聚视频监控点位资源2.5万路,基本实现省市县乡4级视频网络全贯通。   

把提升服务作为目标。着力提升市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精准化,不断加大力度做实做强网格化服务管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全省共划分网格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名,乡镇(街道)网格化服务覆盖率达%,村(社区)覆盖率达98%。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参与村(社区)防控人员近10万人,累计排查返青人员25.14万人,以社会治理的优势力量为疫情防控筑起稳固防线。工作中,西宁“红色物业”模式、海东“网格呼叫、党员报到”、黄南“一核三治”等都是全省以治理方式强化公共服务弱项的有益尝试。

青海省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年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度达90.04%,连续7年保持稳步上升。   

“通过近一年实践,我省试点工作开局有力、进展有效,党中央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正在扎实有序推进。”訚柏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试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依然存在,特别受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困难问题依然突出。

訚柏表示,全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政法委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部署要求,聚焦目标赶进度、提质效,对标要求找差距、补短板。建立“三项制度”,抓紧建立并严格执行定期调度通报、分片蹲点调研、联点包片督导三项制度,动态掌握各地区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对策、总结经验。组织“两项活动”,一方面在全省开展“市域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一方面适时召开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场观摩会。夯实“三项基础”,突出基层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和网格化治理三项重点,提升实体化、规范化、科学化运行水平,努力在青海走出一条与全面小康社会相符合,与人民群众需求相吻合,与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相契合的社会治理新路径。

来源:法治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6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