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厂,永远不能忘记的地方,中国第一颗

柴峰/撰写

一九六九年三月初,我响应祖国召唤,踊跃报名应征入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部队——青海省军区独立师八一〇〇部队。我本人在六团四营十四连一排一班。我当时二十岁。能参军,当一名解放军战士,我十分高兴。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我们的部队属青海省军区,当时的青海省军区司令员张江霖,政委宋长庚,参谋长姓刘。我所在部队的团长是刁仁宽,政委周宝德,四营长王春生。以后,我的连长是胡培杰,指导员王孝,排长郑守民,班长陈伯高。

八一〇〇部队是一支涉核部队,在新中国第一个原子城,第一个原子能基地执行着守备任务。厂址在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金银滩。当时进这个部队比较难,首先是讲成分,必须是贫下中农子弟,社会关系清白,由军区派来的医疗队体检,身体必须是健康合格。当时我们府谷县去了多人。其中我们高石崖公社共有18人合格。桑元梁的黄锋,苍贺峁的柴峰(本文作者),西山寨的贺来喜、张芝林。贺家畔的贺改过、贺玉喜,高石崖的王海元、王汉志、张候才。花石峁的王文科,张家塔的尤埃过,柳林碛的王金才,高家窨子的葛枣树,黑山的王应老虎,刘家沟的柴升明,西山的石乃孩,闫家洼的张双喜、张乃儿。当时公社下设生产大队,我们十八个人就是从上述十三个生产大队选拔出来的,其中刘家沟的柴升明与西山寨的贺来喜,西山的石乃孩与我同在一个连队。石乃孩与我同在一个班里。

钢铁铸军魂,情系蘑菇云。这支部队的指战员为了新中国的核事业,发扬我军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光荣传统,从甘肃贺兰山下转战到青海高原。当时那里是个神秘的地方,内称厂,对外称国营综合机械厂。西宁的火车到海晏站就停下来,再换乘去基地的火车。当时我们从府谷出发,经过神木、榆林,与这两个地方的新兵汇合后,首先坐汽车到了宁夏首府银川。为了保密的需要又乘闷罐车到西宁兵站,最终经过两天一夜的行程到了海晏县。分兵后,连队首长将我们用汽车拉到所在连队。

厂在一个很大的戈壁滩上,叫“金银滩”,东距西宁公里,西距青海湖38公里,基地总面积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青藏铁路,国道和湟嘉公路横穿而过。南通唐蕃古道,北连丝绸之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故选为研制、试验、生产核武器的基地。

基地共有十八个分厂:一厂区建有九个工号,主要承担核装置系统的研制和试验,核弹头等工作。二厂区建有九个工号,主要承担高能炸药研制、生产试验和总体装配工作。三厂区为炸药仓库。四厂区建有十个工号,主要承担环境条件试验研究。五厂区为废品处理厂。六厂区建有五个工号,是爆轰试验厂,主要承担爆轰试验、测量、安全、环境影响等实验。七厂区建有四个工号,主要承担核物理近区测试研究。八厂区为汽车修理与汽车库。九厂区为油料库。十厂区为机械加工和机械修理基地。十一厂区为危险品站台。十二厂区为普通物资站台。十三厂区为火车站。十四厂区为热电厂。十五厂区为供水水源。十六厂为污水处理厂。十七厂为粮食和生活用品仓库。十八厂为基地党政领导机关,地下指挥中心,科技档案、行政档案地下库,医院商店、邮政和生活区、影剧院等,亦称总厂。厂内公检法机关应有尽有。我连当时驻守八厂。据说厂区地下都挖空了。

厂四面环山,中间狭长,山上积雪常年不化,山上山下没有树木,金银滩上的野草返青晚、生长时间短。金银滩上的十八个分厂由部队驻守,山上由探照灯团等其它部队驻守。部队的团部在总厂内。

山上的部队在海拔米以上,环境异常恶劣。高原气候变化万千,一会儿晴天,一会儿阴天;在阳光灿烂的中午,突然狂风大作,风雨交加,甚至飘下雪花。有时冰雹也会降临,沙尘暴更是家常便饭。一年四季夏天的时间很短,没有穿单衣的机会,棉衣常年不下身,站岗穿着皮大衣。由于空气稀薄,烧水不到沸点就开了。饭也不能彻底煮熟。刚去了时头晕气喘、拉肚子的现象经常发生,高原反应很不舒服。这里没有什么新鲜的蔬菜,只有白萝卜,其它的蔬菜只能去西宁、兰州拉运。

我们住的是油毛毡房,取暖靠的是煤砖土火墙,做饭烧的是煤面柴火。一般连队根本没有什么楼房暖气。看电视那只能梦想,能看到一场室外电影就是最大的享受了。

有句顺口溜说,海拔三千三,走路也要把气喘。在茫茫的戈壁滩,由于高原缺氧的原因,得了感冒病很难治好。有时一病就是一两个月。就是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下,战友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光荣使命。

为了保卫基地,战友们与各种困难做了坚决的斗争,充分体现出人民战士服从党的指挥、战胜困难的豪情壮志,也展现出人民战士情系两弹的军魂。按当时保密工作的需要,在当兵期间或退伍后,谁都不能对家人、朋友、同学讲出这里的情况。如讲出一律以泄露机密论处。新兵来,老兵走,部队十分强调这个问题。我们刚到连队时,写家信都要经过检查才能寄出。

厂的保密措施十分严格,大家的工作证每个区域都是不一样的。此区绝不可以到彼区去,这是严格地铁的纪律,相互间不可以探问对方的工作情况,即便是夫妻之间也必须要对另一方保密,以致有人竟然不知道夫妻二人同时都在厂工作。北京一对夫妻分别接受任务,都到了厂工作,但他们都没有告诉对方自己去了哪儿,他们给对方写信时,信件都得从北京某地转一大圈后,才能递到地方,所以两人饱受相思。在原子弹爆炸后的庆功晚会上,他们惊喜地发现了对方,原来他们的工作地方仅仅隔了一堵墙……

那时大家探亲返程回厂时,绝不允许直接买到海晏县的火车票,只能买到西宁,然后再转赴海晏,由厂里的专车接回,当然探亲回家时,绝口不许谈厂里或是工作上的事情。唯一能告诉家人的,是在青海的矿区工作。厂内严格保密,厂外保卫措施毫不松懈,保密区扩展到平方千米,遍布整个金银滩草原,基地四周岗哨密布,戒备森严。保密区域不但有航空兵和警卫部队驻守,而且还有高炮兵,一到晚上探照灯灯团便将金银滩草原照得犹如白昼。

由于基地属于国家最高机密,国内外的阶级敌人、特务分子千方百计地进行破坏,爆炸、暗杀案件经常发生。敌人在暗处,我们在明处,吃亏的首先是我们。我们是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和敌人做殊死的斗争。

原子弹、氢弹制造的复杂程度难以想象,体积究竟有多大,说不清。但试验所需的设备与物资得用很多列火车拉运,有的部件生产出来后,还要押运连的战士们押运到新疆罗布泊试验场。从青海西宁基地到新疆试验场的距离可想而知,在押运途中,为了防止敌特破坏,每次押运都要与敌人进行巧妙的周旋。主要是不能按正常的路线直达,本来几天的路,实际要走十几天甚至一个月才能到达目的地,而沿途车站根本不知道车上拉的是什么。有的战友为了保护配件的安全甚至付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众所周知,原子弹、氢弹除了巨大的爆炸威力、冲击波,还有核辐射,人体受了核辐射后,就有死亡的危险,或者失去生育能力,轻微的也会影响下一代。

受到了核辐射,医院检查不出来,医院才能做出鉴定。年7月15日、年9月份、年9月下旬我们府谷县的三十多位涉核老兵由县民政局组织,到西医院进行了检查。所以说,广大的涉核人员,也是肉眼看不出伤残的残疾军人。

我参军时,是一个二十岁的小青年,如今已是七十二岁的老年人。五十二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回顾往事感慨万千,展望今后也不辛酸。毕竟党和政府还没有忘记我们。从8年起给了我们一定的待遇。有一年发过“八一”慰问金,部分人还参加了省县的疗养活动。每个军人都扛过枪,为保卫祖国站过岗、放过哨。我们算是和平年代的兵,如果是战争年代,能否活到现在还说不清楚。

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过去的核基地如今开放了,旧貌换新颜。那里的天变蓝了,那里的地变绿了,那里的水变清了,昔日的金银滩,新中国第一个原子城已开辟为旅游胜地。纪念英雄们的丰碑,雄伟的纪念馆拔地而起,“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体现出时代的风采。建议到那里参观,一定要体验高原环境,回忆守备部队及科技人员当年的艰辛,观赏新中国第一个原子城的雄姿。

回忆当年,展望新时代,永远不要忘记那个地方,它是新中国“两弹”的摇篮,回忆当年永远不要忘记那里的人经过千百倍努力,无私的奋斗与献身,终于在年10月16日15时,在新疆罗布泊大地上空升起了蘑菇状烟云,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举国上下一片欢腾,鼓舞了国人,震撼了世界。中国人民的核事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国人民拥有了核武器,为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为保卫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地方,我们每个人及子孙后代永远不要忘记那个地方。

当我在结束此文的时候,又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原厂(青海矿区;原子城纪念馆)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所在地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原子城,始建于年。主要遗存有:上星站、炮轰试验场、地下指挥中心、生产加工设备、探测仪器;铁路、厂房、住宅、社会文化活动中心等,还有大量档案文献、亲历人。入选理由: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生产、试验基地,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

这是二二一人的骄傲!这个地方入选国家保护名录,是青海人民的骄傲,也是当年全体守备部队所有战友的骄傲!

部队退伍老兵永远不会忘记厂,精神永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1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