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来,海北州司法局紧紧围绕全州综治平安海北建设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全面落实综治平安海北建设责任制度,逐步形成综治平安海北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打造法治宣传亮点。一是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州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年)》和年度普法计划,建立长效机制,健全和完善有关规划与措施,坚持把七五普法宣传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州委、州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双普法责任制,基本实现了由司法行政系统一家独唱。到各地区各部门全体合唱的转变,压实各级各类普法主体的普法责任。三是不断创新普法的方式方法,坚持以进社区、企业、学校、农牧区等为重点的法律八进活动,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在法治宣传月、3.15维权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6·26禁毒日等活动期间,通过设立宣传墙报、流动宣传栏、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和举办法治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
持续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建立健全五级调解组织机构,全州共设立各级各类调解组织个,调解员名,形成了全覆盖的大调解组织网络。近五年来,全州各级调解组织共累计组织排查各类矛盾纠纷次,共受理调处纠纷件,调处成功件,调解成功率为99.5%,大量矛盾纠纷被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
强化特殊人群管控工作。一是健全完善了全州社区矫正对象衔接接收、教育矫正、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流程,推进了社区矫正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二是注重与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主动与人社、就业、民政、教育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整合资源,发挥他们在解决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就业、求学、社会保障、帮困扶助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两类人员的思想转化工作,收到了较好地社会效果。三是发挥平台优势,扩大信息监管。对全州接受监管的社区矫正重点人员30余人佩戴了电子腕表、对余名在矫的社区矫正对象下载安装了手机APP软件,实行电子定位,同时,认真开展每日巡查、督导检查、网上考核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社区矫正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优势作用,努力预防脱管漏管和重新违反犯罪现象的发生,切实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了4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30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个村、23个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公共法律服务三级平台建成率%。同时,选派全州16名注册律师、6名公证员、57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分别担任一村(社区)法律顾问,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实现有形覆盖。畅通热线,建立律师进驻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一名专业律师提供线上线下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及维权指引。打造多元解纷一站式诉讼服务机制,将法律援助与立案庭无缝对接,充分整合顾问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乡镇、村(社区)人民调解员参与到诉讼调解活动中来,以服务广大受援人为主体,坚持应援尽援、务求实效、提供少跑路、一站式解决咨询、代书、代理、指派、调解问题,一些久调不决和复杂疑难纠纷得以解决。
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是进一步加强引导律师参与涉黑涉恶案件辩护代理工作,将律师依法依规辩护代理作为律所规范化建设和律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律师违规披露炒作案情、网上发表不当言论、违反法庭庭审纪律等行为,到办案机关进行了调查核实工作;对辩护代理意见,做好会见、阅卷、调查取证、出庭辩护等工作提出严格要求。二是结合队伍集中教育大整顿,强化案件指导,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和专题讲座,深入学习领会中央有关单位印发的8个法律政策指导性文件,为依法精准办案提供参考,切实提高律师执业能力和法律政策水平,确保依法、准确惩处黑恶势力犯罪。截止目前,全州律师参与代理涉黑涉恶案件18件(其中,接受指派涉黑涉恶案件14件,代理涉黑案件4件,已办结17件,正在办理1件),均按要求和规定向省司法厅登记备案。
供稿:海北州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