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青春痘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1/8578752.html
“本篇课文中提到了‘红彤彤’‘金灿灿’这样的ABB式词语。哪位同学还能告诉大家几个ABB式词语呢?”6月17日下午2时许,一堂连接聊城市东昌府区建设路小学三年级二班与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寄宿制小学三年级一班的“空中课堂”正在进行。此时,建设路小学三年级二班的语文老师王萌萌结合课文《火烧云》中的知识点与两个班级的同学们互动。通过实时大屏,王萌萌看到刚察县寄宿制小学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她便从中邀请班中首排最左边的同学回答。
课堂上,王萌萌合理安排着两个班级同学们的互动交流。每次遇到精彩回答,她还引导同学们送上热烈掌声。轻松愉快的授课,不仅吸引着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寄宿制小学的同学们,也让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寄宿制小学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空中课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他们能在同一节课上感受聊城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方式,从而找到学习方法,激发学习热情。对于我们的老师而言,聊城老师带给我们更多的是驾驭课堂的技巧与教学理念的提升。”刚察县寄宿制小学校长马玉亮告诉记者,为促进聊城市与刚察县两地课堂教学的交流,聊城援青工作队争取资金30余万元,为刚察县购置了相关设备,实现了聊城市与刚察县“同上一节课、共研一节课”的教研新模式,并在北海州率先实现全县中小学与山东结对学校“同步课堂”全覆盖。“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的老师改变了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正逐步将课堂还给学生。”
一根网线,实现了相距多公里的两地师生互动交流。而在线下,8名聊城援青教师组成“名师工作室联盟”,合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援青教师的作用,不能局限于顶岗代课,而要发挥援青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立足刚察实际、借鉴聊城经验,我们决定成立‘名师工作室联盟’,共同研讨刚察学校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凝聚援青教师的集体智慧,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建立起辐射全县成体系的教育、教学、教研制度,推动刚察全县教学质量的提升。”聊城市第一中学政教处主任、刚察县寄宿制民族初级中学副校长(援青)王现忠举例道,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队伍的素质。参照各学校教师年龄和教学能力,“名师共工作室联盟”提出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名师”的想法。在实施过程中,他们向学校提交了结合工作年限、年度考核、荣誉获奖等制定“梯级教师”培养细则和认定办法,学校则通过“梯级教师”的评选,打开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让每位老师都有自己奋斗的目标,并通过“梯级教师”的影响作用,促进各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今年3月份参加工作的刚察县寄宿制民族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教师多杰扎西就是聊城援青教师组团帮扶的受益人之一。“工作以来,援青教师传授了我很多实用的教学经验。比如,有的学生对物理替补兴趣,课堂上犯困,我就准备很多实验教具,通过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还课下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学生们对这样的课堂作业也是兴趣十足。”
在刚察县,立志组建一支高素质、带不走的专业人才队伍的,还有聊城援青医疗队。
今年5月26日,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医院副院长(援青)姚可青,带领他的“徒弟”——医院耳鼻喉科大夫杨晓慧完成了海北州首例耳前瘘管切割手术。“这名患者患有耳前瘘管20余年。每次发炎化脓时,医院多采取输液消炎或切开引浓的治疗方式,治标不治本。杨晓慧也是第一次参与耳前瘘管切割手术。像这样的手术,她再参与两三例便能掌握要领。”姚可青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次聊城选派的10名援青医疗队员中,5名为副主任医师,5名为高年资主任医师,可谓历年来聊城援青医疗最强阵容。大家延续“一对一”导师培养机制,带徒救治疑难病人,势必将聊城先进的医疗技术留在这海拔米的高原上。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在刚察县,不断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水平,就是当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援青工作队入驻刚察县以来,我们坚持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并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织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增强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聊城市发改委服务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刚察县副县长(援青)梁彬还告诉记者,刚察县现有一所40个床位的刚察县老年社会福利中心,远不能满足当前全县名“三无”老人、“五保”老人人的入住需求。年6月,投资万元的援建项目刚察县敬老院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建成后,可为当地再添46个床位。
据悉,现住在刚察县老年社会福利中心的86岁的“五保”老人力日吉,将于今年年底搬入新建的敬老院,成为首批享受崭新生活设施的老人之一。见到前来探望的聊城援青干部,力日吉不停地感谢党为藏族群众带来的幸福生活。她说,自己曾住在牧区,没有亲人照顾,医院都去不了。而如今,她吃得好、住得好,就连生医院了。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孙亚飞通讯员姜灿报道)